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位置: 教务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早期接触临床实践特辑(十五)---贵医附院骨科开展早临床实践

作者:   时间:2025-03-01   点击数:

【早临床·启医路】早临床促发展,多实践提技能: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助力护理人才成长

在医学教育的广阔版图中,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始终是培育优秀医护人才的关键路径。为了让护理本科生能够更早、更深入地接触临床实际,深化对骨科专科护理的理解,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近日,贵医附院骨科一病区成功举办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护理本科生早期临床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为贵州医科大学14名2024级护理专业学生开启了通往骨科护理领域的大门。

活动伊始,骨科一病区护士长叶青指出“骨科患者周转快、病情复杂,护理需要更精准的风险预判”,并以此为切入点,向学生们全面介绍了骨科常见疾病的种类、特点,以及患者从入院那一刻起,直至出院整个过程中的风险防控要点。这些内容犹如一把把钥匙,为学生们打开了认识骨科护理工作复杂性与重要性的大门。

随后,学生们被分成3个小组,在杨琴、胡晓红、毛微微等资深护士的带领下,怀揣着好奇与期待,深入病房一线。他们运用“观察 —— 提问 ——记录”三步法,仔细地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入院风险评估与健康宣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敏锐地捕捉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潜在风险,更在与患者的交流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每一次与患者的对话,每一次对病情的观察记录,都让他们离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更近一步。

第二天,活动的重点聚焦在术后患者的安全护理上。骨科护理团队精心组织了疼痛管理、管道管理、液体管理及术后血栓预防等一系列极具实践意义的课程。通过床边查房,学生们近距离观察患者术后的真实状况;在真实病例讨论环节,大家各抒己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老师们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风险防控清单。这一过程不仅点燃了学生们的科研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科研意识,更让他们深刻领悟到个性化护理在骨科术后康复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每一个精心制定的防控方案,都承载着对患者康复的殷切期望。

除了临床护理实践,活动还安排了充满科技感与传统魅力的学习环节。学生们实地参观了贵医附院骨科3D打印实验室,在那里,他们了解到3D打印技术从起源,到如今蓬勃发展的历程,目睹了其复杂而精密的制作过程,以及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的神奇效果。当看到3D打印技术如何为骨科手术提供精准的辅助工具时,学生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深刻感受到科技为医疗领域带来的巨大变革。

紧接着的石膏工作坊,则让学生们领略到传统医疗技术的独特魅力。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反复实操,逐渐掌握了不同部位石膏固定的技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每一次缠绕绷带、每一次调整石膏形状,都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学习。

在骨科康复器具工作坊中,老师们采用了别具一格的“反示教法”。先让学生们自行演示骨科康复器具的使用方法,在学生们的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错误,而这些错误恰恰成为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老师们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纠正,并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康复器具使用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让他们快速掌握了拐杖使用角度、助行器高度调节等实用技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脊柱损伤患者搬运实训环节,更是将整个活动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在模拟人身上反复练习体位支撑点与力学分配原则,每一次的尝试与调整,都在不断提升他们的实操能力,为未来应对实际工作中的紧急情况做好充分准备。

时光飞逝,转眼间五天的实践活动接近尾声。在结业汇报会上,学生们难掩心中的激动与收获。他们纷纷表示,这五天的早临床实践活动,是他们学习生涯中一段无比珍贵的经历。从最初的风险评估,到后来的康复赋能;从对先进技术创新的惊叹,到对人文关怀的深刻理解,这段旅程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专业精神的火种,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护理团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秉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创新,优化教学模式。致力于为每一位怀揣医学梦想的学子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学习机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骨科护理人才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让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在骨科护理领域发光发热,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通讯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安康大道6号贵州医科大学

邮编:561113

联系电话:0851-88582673  88582706

版权所有@贵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贵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2020 版权所有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大学城 邮编:550025   联系我们:0851- 8416061